(網經社訊)基于CTR星漢移動用戶分析系統(tǒng)對于10億月活SDK和電信運營商全國全量數據的持續(xù)監(jiān)測,截至2021年6月,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設備總量達到13.1億臺,人均活躍移動設備達到1.3臺(結合CNNIC 10.07億手機網民數據推算)。移動端流量大盤已呈現較為飽和趨勢,未來對于優(yōu)質流量的爭奪將更加激烈。
截至今年6月,MAU億級俱樂部成員總計43位,其中微信一枝獨秀,占據10億量級唯一席位;5億到10億量級APP有7位(淘寶、支付寶、QQ、抖音、拼多多、高德地圖、百度)。上半年各行業(yè)頭部APP總體較為穩(wěn)定,明顯具備破局能力者尚未出現。
CTR星漢移動用戶分析系統(tǒng)數據表明,2021上半年月均活躍移動設備單日上網時長達到6.8小時,月均活躍設備APP使用數量達到25個。
單看“25”這個數字似乎并不小,但把“25”和“月均活躍設備APP使用量”聯系在同一語境來看就略顯遜色。以6寸智能手機為例,一屏可容納的應用量大致為25個,加之應用市場的競爭愈發(fā)激烈,從工信部發(fā)布的最新數據來看,截至7月底,我國國內市場上監(jiān)測到的APP數量為291萬款(其中上架應用11萬款,下架應用22萬款)。
由此可見,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競爭背景之下脫穎而出,如果沒有辦法把手機越做越大,就只剩提升用戶黏性這一條路而已。
談到提升用戶黏性,我們基于CTR星漢移動用戶分析系統(tǒng)把用戶月活最高的25大Apps和他們的人均使用時長做交叉分析發(fā)現:
大量Apps位于低活躍、低時長的第三象限,處于競爭最為激烈的紅海;此時,不論是活躍度還是時長,只要能夠在一方面有所領先,至少可以擺脫膠著狀態(tài),更上一層樓;最后,如果APP在用戶時長方面的攫取能力足夠強,則有能力進軍第一象限,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基于星漢系統(tǒng)對行業(yè)數據的觀察來看,Top100Apps中泛娛樂類APP以35個高居榜首,泛生活類緊隨其后,初步體現出移動互聯網“始于溝通、得于娛樂、成于生活”的長期趨勢。
回望中國互聯網發(fā)展變遷20余載,互聯網最早的發(fā)展起源于“溝通”,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通訊需求,但真正實現大幅度發(fā)展、開啟百花齊放的互聯網規(guī)模時代則是得益于娛樂。
這35個Apps實際上已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市場規(guī)模,但未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是成于生活?還是會有什么新的競爭對手加入進來?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