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經社訊)《白皮書》是由億邦動力研究院聯合APEC跨境電子商務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中心、EY 安永、阿里巴巴國際站,共同對一百多家代表性中小外貿企業(yè)進行深度調研,旨在探尋其在非常時期的實際經營處境。
據《白皮書》數據顯示:面對疫情,84%的外貿企業(yè)非但沒有停止業(yè)務,反而不約而同地選擇通過線上化繼續(xù)開展生意。受訪的經營者們認為:單純依靠線下交易的企業(yè)必然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但對外貿電商來說,需求隨著疫情轉移到線上,反而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
來自中小企業(yè)聚集的跨境電商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的數據顯示:3月新貿節(jié)期間的平臺訂單數同比增長114%。其中,來自美國、英國、德國的訂單占據交易總額的前三名,泰國的交易總額增幅達到了172%,日本的訂單數同比增幅158%。歐盟國家整體交易總額同比增長123%,支付買家數同比增長58%。
除了線下外貿訂單大量轉到線上之外,《白皮書》還指出:東盟、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的開拓提速 、率先復工復產、直播和線上展等創(chuàng)新模式的加速應用,共同助力外貿企業(yè)轉危為機。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生產秩序逐步恢復,《白皮書》同樣對后疫情時代的外貿格局進行了總結和展望,認為數字化新外貿的大幕已經徐徐拉開:
首先,數字化貿易平臺從營銷數字化階段、交易數字化階段已經邁入為產業(yè)鏈數字化階段。即從當年單一的線上展示功能,到逐步滿足下單、支付、物流的基本貿易訴求,到如今發(fā)展為能支持報關通關、海外倉儲、結匯退稅、代運營等服務的一站式外貿綜合服務平臺。
其次,全球化企業(yè)成型的難度將極速降低,并最終實現”0基礎全球化”。借助數字化平臺,即使缺少外貿經驗的企業(yè)也無需花費大量資金和時間尋找各類服務商,快速開始外貿生意,建立遍及全球的營銷網絡、供應鏈體系和履約通道。
此外,外貿經營模式將在數字化平臺上不斷衍進,許多想法可借平臺快速實現——稱為”即插式創(chuàng)新”。如3天出樣品、10天出貨,1周內能設計200個新款服裝的”秒速出樣”模式;如提供網紅小買家包括選品指導、產品定制、產品文案、一鍵代發(fā)等一站式服務的”牧場模式”;如開拓農產品等新品類線上出口、挖掘海外創(chuàng)業(yè)客群等;這些在線下交易中難以實現或者無利可圖的方式,在數字化平臺的大數據分析、龐大的物流網絡、精準客群定位等服務助力下,都一一成為了現實。
《白皮書》分析指出,數字化的跨境貿易其利潤率水平相對較高,通常在4%~25%之間,品牌電商跨境出口企業(yè)的利潤率甚至能夠達到25%以上,而一般貿易出口企業(yè)的利潤率普遍不到5%。因此,疫情的到來,更加快了企業(yè)轉型數字化外貿的速度,以獲得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從《白皮書》中可以看到:數字化外貿,讓中小企業(yè)不僅僅擁有渡過此次疫情危機的韌性,更有了把握未來機遇的遠見。數字化新外貿的時代,已經來臨。
(編選:網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