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 4月26日獨家消息,“舌頭很忙”完成3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投資方暫不對外透露。其是一個名廚拿手菜、爆款菜的高端外賣平臺,通過簽約一線廚師和餐飲公司推出菜品,出售成品、半成品、包裝食品,成立三個月實現(xiàn)盈利。
事件
億歐網(wǎng)2016年4月26日獨家消息,高端外賣品牌“舌頭很忙”完成3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投資方暫不對外透露。
原委
近日有一問:#外賣的前景是什么?#
外賣不盈利,BAT巨額投資:阿里12.5億美金投資餓了么、百度200億元投O2O、騰訊15億美金投新美大,肯定不傻,未來到底在哪?壓得什么賭注?最后得出結論:外賣平臺,未來在零售電商。
此前提及的外賣平臺指的是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等流量巨頭外賣平臺。
這次聊的是#高端外賣平臺的前景是什么#
以往這類的代表平臺是到家美食會,而到家美食會自2010年4月在北京創(chuàng)業(yè)之初,就是一家定位中高端連鎖餐飲品牌,為中高端家庭用餐用戶提供一站式訂餐和送餐服務的重物流外賣平臺。
今日的主角“舌頭很忙”是一個名廚拿手菜、爆款菜平臺,通過簽約一線廚師和餐飲公司推出菜品,出售成品、半成品、包裝食品,成立三個月實現(xiàn)盈利?,F(xiàn)階段,其已完成300萬人民幣融資,擁有2個自建中央廚房和3個合作中央廚房,擁有沱沱工社作為戰(zhàn)略合作伙伴,直供有機食材。
舌頭很忙給出的數(shù)據(jù)顯示,其目前日均訂單量超過1000單,平均客單價超過100元,用戶群集中在80后尾到90后初的中產(chǎn)階層,復購率在46%,近兩個月的過萬爆品是麻辣小龍蝦和豬彎彎。
融資后,舌頭很忙將繼續(xù)增大自營中央廚房的數(shù)量和進行標準化的研發(fā),深扎一線城市。
用較為通俗的話講:舌頭很忙簽約名廚(主廚+行政總廚),名廚將自己的拿手菜秘方給平臺得到提成,舌頭很忙中央廚房的自有廚師按照配方制作菜品,將其做成外賣形式,在沱沱工社的食材供應+自有中央廚房的把控+大廚把關的三道工序后,爆款菜品出現(xiàn)在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平臺上銷售,配送由舌頭很忙和第三方配送團隊完成。
看一下外賣市場,外賣行業(yè)有多種商業(yè)模式:
1)走流量的外賣巨頭平臺模式,該類玩家有: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
2)與外賣平臺合作的外賣+物流平臺,該類玩家有達達的派樂趣、點我吧及點我達、黃太吉等;
3)巨頭之外的外賣平臺,該類玩家有到家美食會、1號外賣等;
4)無實體店鋪的外賣品牌,該類玩家有焦耳外賣、早餐佳、拼豆夜宵等,該類企業(yè)即使未來有店鋪多以體驗店的模式存在;
5)私廚共享平臺模式,該類玩家有回家吃飯、好廚師和愛大廚等;
6)傳統(tǒng)餐企的自有外賣品牌,該類玩家有海底撈的Hi撈送、全聚德的外賣及加班狗等。
在如此多的外賣模式及平臺的大染缸里,舌頭很忙如何憑品控和標準化占住用戶的舌頭?
舌頭很忙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張山山表示,中國人“吃”的文化理念很強,這個市場很大。國內的中產(chǎn)階級對高品質物品的消費欲望越來越強,中國已經(jīng)從出口型轉型升級到消費+服務型的國家,國外的絕對流行品牌在國內已經(jīng)相對大眾化,餐飲界以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舉例,其已經(jīng)比較疲軟。同時,餓了么、美團、新美大在外賣平臺基本完成布局,用戶消費率提升,現(xiàn)有的外賣平臺需要更加精準化,使用戶的選擇空間越來越多,其通過升維的方式去做高端外賣,在客單價和服務提升的同時,提升產(chǎn)品的體驗口感、品質、健康需求及用戶粘性等。
重點在于:在一線城市高強度工作的白領及家庭主婦,已經(jīng)形成“叫餐”的習慣,除了中餐的基礎上還有晚餐及夜宵等,這也是拼豆夜宵、夾克的蝦等分時外賣平臺興趣的原因。
舌頭很忙與眾多的平臺相比的優(yōu)劣勢在哪?
1)與到家美食會相比,舌頭很忙與到家美食會今年年初孵化的大飯品牌模式相似,均打名廚拿手菜概念。舌頭很忙于去年4月開始啟動項目,也看到高端外賣平臺已經(jīng)轉型的跡象。
同時,大飯更多可能依賴于到家美食會平臺,很難發(fā)展到其他平臺;舌頭很忙等內容IP品牌主要想借助平臺的紅利,更靈活的介入于跟其他平臺的合作,起到分銷的作用。
2)與廚師上門平臺相比,張山山認為舌頭很忙主要體現(xiàn)在效率高。其表示,名廚的菜通過中央廚房的廚師生產(chǎn),遠遠高于其自己做的價值,主要考慮廚師產(chǎn)能及效率提升的問題。在傳統(tǒng)的私廚上門的領域其實一直存在,只是更高端而已,其人均單次收費超過5000元,不包括食材,且類似李寧和黃磊等知名人士的私廚一般不會通過平臺尋找,而是一對一的合作,保證其私密性。
廚師上門平臺上的廚師需要在保證足夠訂單量的基礎上保證薪資,且除去浪費在路上和采買的時間,違背了“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的高效人員匹配的原則。其表示,廚師上門只在高端市場有價值,一個主廚的月薪在2萬元左右,行政總廚的月薪在4萬元左右,私廚上門每一餐的收費足夠高怎么才可以保證廚師的利益,顯然與實際不符。
3)與回家吃飯相比,張山山表示其把關會更嚴格,主要體現(xiàn)在對食材和出品的把控,食材由沱沱工社專供,出品由專門的把關人把控,并不是所有廚師的菜都上,3-5道把關后才有機會和名廚合作。
4)與相同模式平臺相比,舌頭很忙強調的是對產(chǎn)品的把控,這個主要源于其創(chuàng)始團隊內部的“吃貨”體質和出身,同時,在爆款上增加產(chǎn)品的豐富度,滿足用戶需求。
5)與實體快餐品牌相比,實體店的快餐,客單價會低很多,午餐用戶較一般外賣和吃街邊店偏多,晚餐如果不是應酬多選擇在家就餐。
至于舌頭很忙其他的真正壁壘確實很難發(fā)現(xiàn),除非形成相當?shù)囊?guī)模的基礎上。
如今外賣市場,外賣存在的問題顯而易見,不是個例,是普遍現(xiàn)象:
1)外賣平臺的餐飲商品品質控制及安全問題;
2)私廚共享平臺有很多菜品,但非標;
3)廚師上門類的產(chǎn)品在一定程度上廚師可以做到標準化,但在廚師的采購、使用調味料等過程中也難把控,只是難保證廚師比原來“不累”的基礎上獲得更高的收益,且五星級類別的總廚或者行政總廚,偶爾可以簽約到平臺,更多的是起到溝通協(xié)作,菜品的協(xié)作的作用,真正到普通用戶家里做飯,有些“大材小用”;
4)粘性方面:外賣平臺用戶粘性已經(jīng)養(yǎng)成,只是在減少補貼,轉而補貼到商家;廚師上門的粘性還在培育,如果不用上門、不用制作周期,用戶就可以吃到大廚做的菜也可以,只是客單價高;
5)復購率方面,廚師上門的概率相較外賣概率不高,存在擴張的壓力,簽約廚師使用軟件接訂單,人力的共享需要量的沖擊;
6)廚師留存率:上門按摩、上門美容的師傅多出現(xiàn)跳槽現(xiàn)象,自主+眾包的模式在控制成本的基礎上更能保證用戶體驗。
總之
目前,舌頭很忙還是個很小眾的市場,需要在自建中央廚房式和簽約名廚+自有廚師的基礎上,做高質量的內容IP,依托外賣平臺流量做銷售和推廣,同時,在合作平臺的基礎上通過渠道和人力把控供應鏈流程,最終服務于80尾和90初的白領及家庭用戶,未來需要在中央廚房的成本基礎上著力擴大規(guī)模。
附加
創(chuàng)始團隊介紹:
舌頭很忙的創(chuàng)始人汪雪,是個來自重慶的吃貨達人,前奧美總監(jiān)、后加入搜狗負責品牌。
93年出生的菜品總監(jiān)張志成被許多媒體喻作北京最年輕的廚師長,是北京衛(wèi)視《今天吃什么》和天津衛(wèi)視《百依百順》的簽約美食嘉賓,也是CCTV《中國味道》、浙江衛(wèi)視《味決中國》的優(yōu)秀選手。
負責市場的張山山之前在電通任職客戶總監(jiān)(主要負責食品)、后去某世界500強快消公司負責幾個食品品牌的市場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