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
一份工作,做好了可以月入10萬元、108天買奔馳、6個月買房,而投入只要幾千元,坐在家里就能創(chuàng)業(yè),這樣的工作你想干嗎?這樣強烈的誘惑和眼球刺激讓很多暫時無業(yè)或想創(chuàng)業(yè)的人怦然心動,河北的嚴女士(化姓)就遇到了這樣一個所謂的創(chuàng)業(yè)機會,就是現(xiàn)在非常流行的、聽起來也非常時尚的——微商。
但央視報道,不少微商賺錢不是靠零售,而是靠發(fā)展下級代理,而手段就是在微信朋友圈造假和炫富,類似傳銷!
回放
朋友圈炫富,讓人心動
河北微商嚴女士說,她之前通過同學的朋友加入微商行列。那個朋友最開始在朋友圈發(fā)了一個面膜產品,這個產品她從來沒有聽說過,就問那個朋友。那個朋友說現(xiàn)在城里特別流行,而且用著特別好,一盒6片,市場價198元,從她那兒拿貨比較便宜。那個朋友陸陸續(xù)續(xù)在朋友圈發(fā)她當天的收入截圖,使得嚴女士越來越心動。
記者問:“收入多少錢?”
嚴女士說:“588元的、198元的特別多。有一個最小的訂單是138元的,還有兩個1100元的訂單。有一次我看她還發(fā)了一個6000多元的。她的生活內容相當豐富,每天發(fā)閨女和面膜圖片,帶孩子去兜風,特別逍遙自在。她說同行賺上萬的是最少的,還說有半年以后就買保時捷的。她給我發(fā)了一張車的圖片,說是浙江的一個微商,做了不到半年買了車。”
在那個朋友勾畫的美好創(chuàng)業(yè)藍圖面前,嚴女士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加入了微商行列。
焦心
別人“盆滿缽滿”,自己反而賠錢
面膜當時的價錢是120元一盒,上線稱必須10盒以上才能發(fā)貨。一盒6片,198元能賣出去就能賺78元,10盒的話一天的收入就是780元。想到自己的供貨商一個月能賣四五萬元,嚴女士的信心很足。面膜女人都喜歡用,銷量肯定差不了,但結果卻出乎她的意料。
嚴女士拿了6000元的貨,由于這種面膜沒有名氣,而且價格比普通面膜還貴一些,盡管嚴女士向朋友圈里認識的人推銷了一遍,但還是沒什么銷量。她算了筆賬,兩個月賣出去10多盒面膜,扣除打折因素,每盒賺50元左右,最后她兩個月的純利潤只有六七百元,時間精力都搭進去不說,算上沒賣出去的貨,還賠了將近2000元。
真相大白
月入數(shù)萬是靠造假炫富發(fā)展下線
嚴女士的上線隨后跟她道出了其中的玄機:真正賺錢的不是靠零售,而是靠發(fā)展下級代理,而手段,就是造假和炫富!
嚴女士說:“她教我用支付寶發(fā)賺錢的截圖。她說我不這樣的話,朋友圈里的人不知道我在賺錢,他們也不會從我這兒拿貨。一開始發(fā)幾十塊錢的,然后發(fā)幾百塊錢的,然后就是上千的。從低層做起,讓朋友圈里的人看我越做越好,這樣的話他們會從我這兒拿貨,相信這個產品。”
同時,上級代理還教她,訂單也是可以造假的,通過“訂單生成器”軟件,說自己發(fā)了多少快遞訂單都可以。
最終,嚴女士的表妹被成功發(fā)展為她的第一個下線,但她越來越痛恨這種騙人害人的賺錢伎倆,最后決定放棄。嚴女士說:“我感覺這樣做違背良心。”
部分微信營銷似傳銷
其實,微商一直以來就被各種爭議所包圍,營銷方式混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缺乏監(jiān)管,而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的這幾種情況,雖然和傳統(tǒng)的傳銷不盡相同,但怎么看都有點傳銷的影子。
微信中疑似傳銷的營銷模式普遍采用分級代理制度:
1.做代理無需加盟費用,直接購買貨物就可以成為銷售代理;
2.代理有多個層級,拿貨越多,層級越高,而最高等級的代理則需要一次拿貨數(shù)萬元;
3.成為代理后,就可以發(fā)展次級代理,也就是俗稱的下線。每個層級的代理拿貨價格不同,賺層級差價得到的收入要遠高于直接銷售,越高級別的代理依靠發(fā)展下級代理獲得的收入越多。
清華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教授胡左浩介紹說:“判斷是正常的經(jīng)營、正常的朋友代購還是傳銷,要素之一就是它的盈利模式是不是靠發(fā)展下線、發(fā)展人頭,或者說是不是我們所說的一種金字塔式的盈利模式。”
記者親歷
“微商”大會似傳銷洗腦會
不少微商會經(jīng)常召開所謂的微商大會,那么,這些微商關起門來,究竟會說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幾經(jīng)周折,記者混入了北京某品牌微商大會。這里不允許外人進入,有保安檢查入場者身份,要求只有一次性拿貨5萬元以上的一級以上代理才能入內。
這場過千人的集會現(xiàn)場最讓記者記憶深刻的就是他們的熱情,不停的掌聲,不停的口號和吶喊聲。
某品牌微商大會現(xiàn)場負責人說:“公司會定期對你們進行獎勵,比如今年的1月份舉辦了百人泰國游。今年,公司將提供寶馬、路虎等品牌汽車對團隊進行獎勵,也許有一臺,就是你的。”
這名負責人表示,就算很多人不認可甚至是質疑他們的模式,也鼓勵大家堅持下去。某品牌微商代理說:“假如說你現(xiàn)在在最底層,招到一個代理,你就比他高一級了,招到下一級你就可以掙到錢了。比如說一級是一萬,然后你招到了一個二級代理,你就可以掙中間的差價。又招到一個二級代理,你就可以掙錢,招得越多肯定就越掙錢。”
首例微信傳銷案
所謂“亞洲催眠大師”獲刑8年
交5.98萬元代理費,每天只要轉發(fā)微信營銷課程,拉更多人來聽課,就能月入百萬元,108天買奔馳,6個月買房,一年開上勞斯萊斯。前不久,這個微信傳銷模式的始作俑者、所謂的“亞洲催眠大師”陳志華,因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被押上法庭接受審判,這也是國內首例微信傳銷案。
被告陳志華只有中專學歷,卻自稱“亞洲催眠大師”開門授課。陳志華打著“微信營銷、月入百萬”的口號,以手機微信為平臺,陸續(xù)在上海、杭州、廣州、北京、長沙、南京等10余個城市組織傳銷。陳志華把這種傳銷偽裝成微信營銷、免費授課的形式,憑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和以假亂真的表演,吸引了眾多擁躉。從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的15個月內,累計有329人共交了4615364元給陳志華。
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陳志華的行為已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其有期徒刑8年,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
微商遇信任危機不轉型難生存
面對微商亂象,一些公眾和觀察人士甚至喊出了“微商必死”的口號,認為當下微商存在信用度低、售后服務不完善、支付方式不安全等諸多問題,熟人信用一旦被透支,整個商業(yè)模式就會崩潰。
4月24日,中消協(xié)發(fā)布消費提示:消費者不要輕易相信朋友圈內超低價銷售和代購。呼吁社交網(wǎng)絡平臺和政府有關部門加大對社交網(wǎng)絡平臺中假冒偽劣、虛假宣傳、泄露隱私等侵權行為的監(jiān)管力度。
微信客服稱,微信提供的只是一個聊天平臺,并非電商平臺,如果產生經(jīng)濟損失,建議通過司法渠道維權。
微商界人士夏影認為,這種“人人做微商”現(xiàn)象將時日不多,“微商正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大眾對微商的不良印象已經(jīng)形成,一些有長期意識的團隊已開始自我轉型和凈化。”
(據(jù)央視、新華社、《新京報》等)
微商騙局
殺熟
朋友圈的“生意人”越來越多,他們利用微信平臺,賣著這樣或那樣的商品。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監(jiān)管,不少微商以次充好甚至空手套白狼,“殺熟”的情況時有發(fā)生。而礙于朋友面子,加上投訴無門,很少有人會追究。
三無產品
90后“網(wǎng)紅”周夢晗積累10萬粉絲并售賣面膜,同時也發(fā)展下線,自稱年收入近8位數(shù),而她的三無面膜卻讓一些買家差點毀了容。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有人倆月就炮制一款“大牌面膜”,一些沒聽過名字的“國際大牌”通過炫功能、造概念、搏出位、層層代理加價賣給消費者。通過“傳銷”式銷售模式,最高層的代理以15元拿到的一片面膜,經(jīng)層層代理加價,到消費者手中,價格已達158元。
成交記錄造假
不少微商“火爆”銷售記錄被發(fā)現(xiàn)是自導自演的戲碼,那些轉賬信息、成交記錄、聊天內容的截圖,全都可以通過軟件造假。
一微商告訴新華社記者,為了招代理,現(xiàn)在最不堪的手段就是捏造交易記錄、好評,讓朋友圈的人誤認為生意火爆、躺著賺錢,“微信對話生成器、支付寶轉賬截圖器這樣的軟件滿天飛,即使你一天沒做成一單,通過軟件就可以編造出一天成交一萬元的假象。(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