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 摘要:11月18日,網經社主任曹磊在接受《今日早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這是一個名人輩出的年代,以名人的個人魅力和勵志概念吸引消費者,就是創(chuàng)意,但不是主要因素。”“‘褚橙柳桃’的走紅,在于它利用了當前最熱門的網購營銷渠道。”
“其一,隨著電子商務在各個行業(yè)的快速滲透,傳統(tǒng)農產品紛紛觸網是順應大勢。”曹磊說,“其二是用戶購物習慣的轉變,一箱箱分量不輕的水果,誰不喜歡在家里等著它送貨上門呢,更多的消費者已經適應了網購水果的消費模式。”
“再從流通角度上講,流通環(huán)節(jié)多、成本高、損耗大是線下農產品交易的一大短板。農產品搭上電商‘順風車’后,借助電子商務的便捷、受眾廣等特點,至少能砍掉中間2到3個流通環(huán)節(jié),對農產品流通成本的控制效果顯著。”
曹磊認為,農產品觸網的最后一個原因是基于農產品的特點。“尤其是水果,保質期較短,運輸途中易損耗,通過電商平臺,從農場直接發(fā)貨能解決這些問題。”
以下為該報道原文全文,原題:《“褚橙柳桃”網上走紅名人種水果賣點何其多》
褚時健專注“勵志橙”,柳傳志相中“良心果”,當名人和農產品捆綁在一起,傳統(tǒng)農業(yè)突然變得時尚起來。
一邊用著“聯想電腦”,一邊吃著“聯想獼猴桃”,現在不少網友都享受到這種奇妙的“組合”。14日聚劃算首次推出的“褚橙柳桃”組合產品(褚時健的“勵志橙”云冠冰糖橙與柳傳志的“良心果”金艷獼猴桃,簡稱“褚橙柳桃”)在兩天內全部售罄,供不應求。
除了名人效應以外,產品質量過硬、通過互聯網方式推動農產品流通革新手段等紛紛促成了“褚橙柳桃”的走紅。
>>>現象
“褚橙柳桃”團購網上走紅
褚橙兩小時售罄
11月14日上午10點,生鮮電商“本來生活網”在聚劃算上首次推出的“褚橙”、“褚橙柳桃”組合等六款產品,一下子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一盒10斤裝的特級褚橙售價139元(限量1000份),在活動開始后的兩小時內全部售罄。
來自聚劃算團購網站的數據顯示,在14到15日兩天的聚劃算活動里,“褚橙”、“柳桃”、“褚橙柳桃”等六款產品總計銷售達30626單,銷售額接近430萬元,其中華東地區(qū)的銷量超過了1.2萬箱。淘寶網相關數據顯示,“褚橙”最近一個月的搜索量環(huán)比增長1078.9%,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08.0%。
另據“本來生活網”的數據顯示,預售15天時間里,“褚橙”的預售量便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總銷量,達到200噸。“本來生活網”原產地采購與分銷中心總經理胡海卿預計,今年“褚橙”的銷售總量將達到千噸以上,不少下了訂單的用戶還在等著“姍姍來遲”的“褚橙”。
上周五,記者身邊的幾位同事因為經濟人物褚時健的“號召力”,也在網上訂購了10斤裝的“褚橙”。“褚橙”的身影昨天下午浮現,辦公室里是一片“勵志橙”的贊嘆聲。“窩里快購”的送貨員顧師傅說,昨天一天送了十幾箱“褚橙”,需求量比去年多了不少。“不知道這個橙子為什么受歡迎,價格要比普通橙子貴2到3倍,就你們文化人喜歡吃吧。”顧師傅笑侃道。
>>>反響
吃的是故事和信仰
“褚橙柳桃”深得網友歡心
“哥吃的不是水果,而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這恐怕就是眼下消費者們愛上“褚橙柳桃”的真實寫照。
網友“菠菜一大叔”在微博上曬了幾幅“褚橙”的照片,“買了褚時健老人種的云冠橙,一吃真心不錯。新鮮、水分足,不酸也不太甜。這是我吃過的最好的橙子了。支持諸老,勵志橙!人生可以浮沉,精神不可丟棄!”
記者也嘗了幾口今年的第一批“褚橙”,黃澄澄的個頭很小巧,皮很薄,筋很細,籽很少,吃上一口,鮮美可口的汁液充滿了整個口腔。
“看了褚時健的故事,51歲任云南玉溪卷煙廠廠長,70歲時遇女兒自殺身亡,71歲被判無期徒刑,74歲保外就醫(yī),75歲承包2000畝荒山創(chuàng)業(yè),84歲時他的果園年產橙子8000噸,利潤超過3000萬元。王石曾經評論他‘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網友“Ruru小宇宙”說。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褚時健、柳傳志一樣,擁有一個個勵志人心的故事,但通過‘褚橙柳桃’的成功案例告訴我們,即便是跌入人生低谷,只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不斷創(chuàng)新和解放思想,也能走出谷底。從某種意義上,一些消費者青睞‘褚橙柳桃’,吃的更是一種高度、信仰和境界。”杭州鮮豐水果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樹人說,“其實,‘褚橙’就是云南冰糖橙。2008年以前,這個品種的橙子在云南的收購價只是幾毛錢一斤,在杭州地區(qū)的售價約2.5元一斤,銷量很平淡。如今門店內的價格是每斤15元左右,銷量一路上漲。”
韓樹人認為,企業(yè)家跨界打“農產品”副牌,尤其像褚時健、柳傳志,一個是寶刀未老的86歲創(chuàng)業(yè)者,一個是中國企業(yè)教父級的人物,大大實現了名人效應,也賦予產品很高的品牌附加值,品牌深入人心是“褚橙”、“柳桃”討好消費者的關鍵所在。
>>>原因
名人“涉農”產品為何不愁賣?
產品質量+互聯網營銷
“在眼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屢被推向輿論風口浪尖時,‘褚橙柳桃’的走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消費者對其質量的信賴。”“本來生活網”的負責人胡海卿認為,名人涉足農業(yè)、賣農產品已經不是常事了。像萬科研發(fā)農產品、京東商城CEO劉強東賣大米……到如今“褚橙柳桃”橫空出世,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產品質量與個人或企業(yè)的信譽緊緊聯系在一起。
“先從原產地說,柳傳志選擇種獼猴桃的基地在四川浦江縣,沿龍門山脈一帶,那里土壤濕潤含水量高,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越,最適宜種植獼猴桃了。”胡海卿說,“此外,以IT技術為支撐的食品追溯系統(tǒng)已成為農產品行業(yè)保證質量安全的基石,在哪一塊田地種的,什么時候用的肥料……產品質量都可控可查。產品的價格雖然小貴,但其售價也只有國外優(yōu)質黃心獼猴桃價格的80%左右,質量和它們差不多甚至會更優(yōu),這些就是很多消費者看中的原因。”
“這是一個名人輩出的年代,以名人的個人魅力和勵志概念吸引消費者,就是創(chuàng)意,但不是主要因素。”網經社主任曹磊認為,“‘褚橙柳桃’的走紅,在于它利用了當前最熱門的網購營銷渠道。”
“其一,隨著電子商務在各個行業(yè)的快速滲透,傳統(tǒng)農產品紛紛觸網是順應大勢。”曹磊說,“其二是用戶購物習慣的轉變,一箱箱分量不輕的水果,誰不喜歡在家里等著它送貨上門呢,更多的消費者已經適應了網購水果的消費模式。”
“再從流通角度上講,流通環(huán)節(jié)多、成本高、損耗大是線下農產品交易的一大短板。農產品搭上電商‘順風車’后,借助電子商務的便捷、受眾廣等特點,至少能砍掉中間2到3個流通環(huán)節(jié),對農產品流通成本的控制效果顯著。”
曹磊認為,農產品觸網的最后一個原因是基于農產品的特點。“尤其是水果,保質期較短,運輸途中易損耗,通過電商平臺,從農場直接發(fā)貨能解決這些問題。”(來源:今日早報 文/王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