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 9月28日,58同城提交IPO招股書,打響了分類信息網站上市的第一炮。根據(jù)招股書,58的收入主要包括在線營銷收入和會員費,前者是直接付費成為會員獲取增值服務,后者是直接或通過第三方在分類信息網站上投放廣告,這也是目前分類信息網站通行的盈利模式。CNNIC分析師認為,因為廣告和增值服務取決于網站流量和會員資格的價值,而分類信息網站在這兩者上并未形成優(yōu)勢,使其貨幣化過程依然存在很大風險。
市場:同質競爭,尚未形成生活服務的入口優(yōu)勢。分類信息網站的價值在于將本地生活服務信息的供需雙方對接,形成統(tǒng)一的生活信息服務平臺,平臺的用戶和流量決定了貨幣化的成敗。本地化生活服務的戰(zhàn)場選手眾多,如分類信息網站、團購網站、地方社區(qū),且服務內容日漸趨同,均包括了分類信息、團購等服務,二手貨交易算是分類信息網站為數(shù)不多的優(yōu)勢,僅對比分類信息網站和團購網站后發(fā)現(xiàn),二者流量相當。可見,因為競爭對手間產品可替代性很強,分類信息網站很難形成本地化生活服務的入口優(yōu)勢和競爭壁壘。
網站:流量蹣跚,新用戶獲取成本高漲。外部同質化競爭的壓力,使得分類信息網站保留用戶和挖掘新用戶的成本相對較高,從58同城招股書中可以看出,其市場營銷成本占據(jù)了總成本高達60%還多。
盡管市場營銷費用居高不下,分類信息網站的用戶數(shù)量依然表現(xiàn)平平。CNNIC數(shù)據(jù)平臺顯示,2013年1—8月分類信息網站的覆蓋人數(shù)總體上出現(xiàn)下降或者持平。分類信息網站的流量表現(xiàn)如此,依存流量的廣告盈利模式的持續(xù)性具有很大風險。
“脫網”交易,用戶使用行為導致網站粘性降低。作為服務類的信息平臺,分類信息網站不同于標準化的物品交易平臺,無法通過線上的參數(shù)描述確定購買意向,需等服務完成后才能進行付費交易,因此用戶使用行為通常會止步于瀏覽行為,而后進行線下溝通交易,而服務關系一旦建立后,往往保持這種單線的線下聯(lián)系不再上網查詢,這種“脫網”行為會大大降低用戶使用時長,減少網站的粘性,從而進一步影響廣告貨幣化的效果。
會員:廣告林立,會員費并非物有所值。除了廣告收入,會員費是分類信息網站更大的收入來源,會員享受的增值服務包括發(fā)布信息的頻率、更好的同類信息排名和實名認證。作為本土化高度集中的生活服務,為了搶占本地有限的用戶,企業(yè)競相付費購買靠前的排名,于是造成如今的分類信息網站上廣告林立,58的付費會員已經高達30萬,首頁都是“頂”、“精”和“實名認證”,用戶產生感知疲累,會員的價值打了折扣。只有排名靠前的位置價格隨之水漲船高,但由于生活服務類公司都是小公司,支付高推廣費的意愿和能力不強。這就形成會員尷尬,普通會員價值不高,更高的會員資格買不起,這種拉鋸導致會員收入的增長并不樂觀。
目前,分類信息網站的盈利模式限于會員費和廣告營收,但前者受限于會員的企業(yè)規(guī)模和網站排名資源,后者受限于網站流量和粘性,可持續(xù)性并不樂觀,而新的盈利模式尚未探索成功,分類信息網站的春天還為時很遠。(來源:199IT 編選:網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