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 2006年,我國最早創(chuàng)辦、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研究與服務電子商務為己任的第三方行業(yè)研究機構網經社創(chuàng)辦。盡管電子商務具有網上訂購、網上支付及交易管理等諸多功能,但為廣大網民最為熟悉的還是網上訂購領域。
互聯網高速發(fā)展的今天,電商群體以不同面貌展示在消費者面前,模式越來越豐富和細分。與該中心曹磊主任的一次簡短對話,或許能給消費者2013的網購有所啟迪。當然,記者相信電商大軍誠信、規(guī)范的腳步從未停止。
小冰:曹主任,您好。我們了解到,中心設了消費者投訴熱線,2012年共受理多少個投訴熱線?主要投訴集中在哪些環(huán)節(jié)?
曹磊:2012年1月至今中心旗下的重要服務平臺之一“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共接到全國電子商務用戶的投訴反饋約93620起。主要為網絡購物及網絡團購類的投訴,其中網絡購物類投訴占主導。消費者反饋的問題從下單、支付、發(fā)貨、售后均有涉及,其中發(fā)貨問題、售后服務(主要為退換貨與退款)的投訴最多。
小冰:如果我們按月為計量單位,2012年投訴最多的三個月份是哪幾月?您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曹磊:從平臺接到的用戶投訴量來看,3月、8月、11月用戶投訴反饋相對較多。從投訴問題分析,3月份之所以投訴量大,主要原因為3月是315消費者維權月,各地工商、消保委、媒體等各機構紛紛推出各類主題消費維權活動,極大地激發(fā)了消費者的維權意識與行動。此外,由于電子商務投訴在時間上有一定的“滯后性”,很多1月、2月期間的購物問題相繼得到反饋,故3月投訴數量激增。
2012年的8月國內幾大電商掀起價格戰(zhàn),而實際上噱頭大過實惠,很多用戶反饋電商的虛假促銷,并且很多返券并沒有真正給用戶返券或是發(fā)放遲緩。此外,下單后缺貨、發(fā)貨遲緩、送貨慢等問題也較多。因此投訴較平常多。11月,今年包括天貓、京東、蘇寧易購、國美網上商城、1號店、亞馬遜中國、易迅網、當當網等國內電商紛紛加入“雙十一”促銷戰(zhàn),其中天貓創(chuàng)下了191億的銷售奇跡。然而促銷后遺癥也相繼暴露,系統癱瘓、支付失敗、價格虛高、發(fā)貨遲緩、物流慢等。投訴較平常有所增加。
小冰:2012年被投訴最多的前三名電商是誰?投訴最多的團購企業(yè)又是誰?
曹磊:截至目前,網絡零售投訴最多的是淘寶網(包括天貓商城與淘寶集市)、蘇寧易購、國美旗下的庫巴網;團購投訴最多的是拉手網和糯米網。
小冰:2012遭消費者投訴后,處理投訴最積極的電商是誰?最積極的團購企業(yè)又是誰?
曹磊:截至目前,網絡零售處理較為積極的是凡客、中國新蛋網。團購處理較為積極的是糯米網、拉手網、大眾點評團、窩窩團。
小冰:最后,請您預測下2013年電商的前行方向將呈現什么樣的趨勢?
曹磊:我認為有五大趨勢:1、行業(yè)遇冷,垂直電商危機重重,并購潮或盛行;2、業(yè)務線繼續(xù)拓展,商品種類不斷豐富;3、移動電商成為電商爭搶的蛋糕;4、傳統企業(yè)觸網加劇5、電商企業(yè)兩極化發(fā)展。(來源:《信息早報》;文/趙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