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經社訊)公然搶錢,無端賴賬。
小米不是第一個,卻是最慘的一個!
一
??油赓Y20年的印度,又把黑手伸向中國企業(yè),這次倒霉的是小米。
近日,小米555億盧比,約48億人民幣財產解凍申請,再度被印度法院駁回。
同時印度執(zhí)法局已經從小米賬戶中沒收了這筆款項,并得到印度當局支持。這意味著小米耗費一年時間,想拿回自己血汗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這筆錢是去年4月被印度扣押,理由是:小米以假冒成支付特許版權費的方式,非法匯款給外國實體。
就是一項莫須有的罪名,小米賬上的錢就全部落入了印度的腰包,真是: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要知道48億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別看小米在印度當了多年手機市場第一,絕大多數賣貨都是低端手機,沒有多少利潤。
公開數據顯示,小米在印度最高年利潤也沒有超過5億,這一把相當于10年都白干了。
小米真的太憋屈,但事件背后,卻處處透出“殺豬盤”的味道,值得所有中國企業(yè)高度警惕。
二
小米“失身”印度,一切早已被蓄謀已久。
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野心勃勃的“印度制造計劃”,向全球釋放積極信號,許以稅收、廠房、土地等優(yōu)惠,吸引外資赴印度投資。
雷軍一看,印度13億人口市場,消費水平低但需求龐大,跟小米主打性價比的手機定位非常契合,于是當年就聯手富士康,在印度南部安得拉邦建立第一座手機工廠。
果不其然,雷軍的判斷是對的,小米手機一炮而紅迅速打開市場,只用了三年時間,就干掉了印度本土手機,奪得市場第一,巔峰時期占比超30%,印度每賣出3部手機,有1部就是小米的。
即便如此,小米每次將在國內推出的新機拿到印度發(fā)布,大都上演了國內被哄搶一空的盛況,印度民眾以第一批搶到小米手機為榮,同部分國人對iPhone的瘋狂追求如出一轍。
順風順水的小米,接連在印度開了7家工廠,給印度直接創(chuàng)造了2萬多個就業(yè)崗位,95%以上都是女員工,對存在嚴重性別歧視的印度,解決了很大的地方難題。
小米不光手機大賣,良好的名聲也打響,被印度奉為座上賓。
2017年,雷軍受邀親自拜訪印度總理莫迪,并送上最新款小米手機,三人同框的照片一時被網絡瘋傳。
但誰也沒想到,印度翻臉比翻書都快,小米甜蜜的日子立馬到頭,幾乎是一夜之間,印度開始了對包括小米在內的中國企業(yè)的瘋狂收割。
2020年6月,響應美國主子的號召,封禁中國近100款APP應用,小米多款應用也在其中。
2022年初開始,印度不再掩飾,直接動手明搶,小米頭一個被盯上。
印度搬出不知從哪里冒出來的“特許權使用費”,愣是讓小米追繳65.3億盧比(約5.58億人民幣)的稅款,直接把一年賺的都罰沒了,但本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原則,小米含淚交了這筆錢。
沒想到印度把小米當成了軟柿子,4月又突然扣押了小米48億人民幣的資產,還逼小米印度高管站隊落井下石。
緊接著,印度連夜偷襲了vivo、OPPO當地辦公地點,以“涉嫌洗錢”為由凍結了vivo3.9億人民幣資產,借口OPPO“涉嫌逃稅”,開出439億盧比(約37.18億人民幣)的關稅罰單。
印度當局一圈跑下來,不費吹灰之力,就搶走了近100億人民幣。
先用龐大開放的市場引誘你進來,好言好語哄騙你給他們投資建廠,當你嘗到甜頭準備賺兩年錢好收回投資之際,卻突然開始換著法上門找事開罰單沒收你的錢,這不是殺豬盤是什么!
跟我們常見的殺豬盤最大的不同,印度當局很有耐心,等豬真正養(yǎng)肥了再殺。
三
印度本來是想靠實力超越中國的,沒想到自己的實力太拉胯。
莫迪為了實現“去中國化”的目標,制定了宏偉的“兩步走”戰(zhàn)略:
第一步:給中國企業(yè)找事,強加限制禁止中國企業(yè)參與通信設備、電子制造、基建等眾多領域投資,為扶持印度本土企業(yè)掃平最大障礙。
無端封禁數百款中國手機應用,意圖在給印度電信企業(yè)創(chuàng)造機會的同時,限制中國幾大手機廠商在印度的銷量。
眼看這一步也沒能阻止中國手機熱賣,于是所幸上門搶錢。
第二步:制定野心勃勃的“制造業(yè)激勵計劃”,直接開挖中國墻角,更是對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垂涎三尺。
直接拿出“5年66億美元”的激勵手段,準備用低廉的土地、優(yōu)惠的稅收吸引全球巨頭來印度建廠,發(fā)展印度半導體和元器件產業(yè),目標是將印度2019年才30億美元的手機出口產值,搞到2025年1100億美元,5年30倍,印度電影都不敢這么開掛!
結果可想而知,打壓中國半年后,印度自華進口金額所占比例已從上一財年的13.7%攀升至18.3%,讓莫迪顏面無存。
一邊是印度媒體宣稱97%民眾抵制中國商品,而另一邊,小米在印度的市場,幾個月就已恢復超7成,新發(fā)布的產品,幾分鐘就被印度人哄搶一空,口號喊的震天響,身體卻很誠實。
強行讓華為、中興出局電信市場,原本指望印度本土企業(yè)能開始崛起,卻沒料到反被西方坐地起價,諾基亞直接對印度獅子大開口,不給錢就斷網,印度只能咬牙認栽……
大失所望的莫迪,不得不重操舊業(yè),直接開動“抄家工具”,對中國企業(yè)公然搶錢。
今天印度的做法,同1962年中印戰(zhàn)爭期間的印度沒有本質上區(qū)別,當時印度利用了一個名為“敵國財產法案”的工具,大肆搜刮中國企業(yè)財產。
這一幾乎僅針對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抄家工具”,在上世紀中印每一次發(fā)生沖突后,印度大都會拿出這一見不得人的屠刀對準中國企業(yè)。不完全統計顯示,迄今為止印度借此卷走中國企業(yè)超過1萬億人民幣資產,從未歸還過一毛錢。
今天,小米慘遭印度殺豬盤,下一個會輪到誰,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可能一家中國企業(yè)都跑不掉。
據外媒消息,印度已著手審查500多家在印中國企業(yè)賬目,華為、阿里、百度、騰訊等幾乎所有在印中國公司均在其中。
中國在印度的企業(yè),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
用不著懷疑印度會不會找上門,只用擔心他們什么時候上門。
別看今天中國企業(yè)還能大賺印度人的錢,只要這些錢沒離開印度,究竟是屬于誰的,還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