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 兩家打車軟件的龍頭公司合并,對行業(yè)來講是極大利好。因為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并不是彼此,而是需要解決壟斷和傳統(tǒng)習慣的問題,如傳統(tǒng)壟斷行業(yè)如出租車公司、壟斷市場如牌照,以及用戶、司機使用打車軟件、以及手機支付的習慣等問題。這些問題如此巨大,以至于滴滴、快的完全可以放棄往日恩怨,來共同開疆辟土。雙方合并后,騰訊、阿里包括聯想系(滴滴總裁柳青是柳傳志之女)的力量,高頻的社會化需求,足以使得新成立的公司有希望成為繼微信挑戰(zhàn)短信、支付寶挑戰(zhàn)銀聯之后的又一個極富競爭力的互聯網新生力量,讓人不禁為之叫好。騰訊阿里的社會地位和與政府之間合作的可能性和談判力都可能因此而帶來很大提升,對阿里和騰訊的長期利好,短期的財務影響不大。對百度及Uber的聯盟產生致命打擊,但是由于此項業(yè)務對百度收入貢獻并無貢獻,所以并不會對百度業(yè)績和股價造成影響。
事件:2月14日,滴滴快的宣布戰(zhàn)略合并,以Co-CEO形式聯合管理,滴滴、快的各自仍保留品牌,獨自發(fā)展。
分析:
自2012年起至今,滴滴、快的分別進行了4次融資,分別由騰訊、阿里巴巴領投,估值都達到了幾十億美元(據新浪財經報導,滴滴和快的2015年1月融資中估值分別達到35億和40億),最新一次融資,滴滴、快的融資金額合計超過13億美元。
打車市場格局明朗。根據易觀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底,打車APP累計帳戶規(guī)模達到1.72億,滴滴、快的兩個打車軟件已占據市場約99%的市場份額(快的56.5%,滴滴43.3%),快的覆蓋360個城市,滴滴覆蓋300個城市。
合并的根本目的是打開移動支付市場,培養(yǎng)用戶習慣。目前,滴滴、快的需要解決的問題:1)政策不明朗,2)培養(yǎng)用戶習慣,打開移動支付市場。而在政策支持的可能性大于反對的可能性的情況下,雙方投資者基于打開市場的出發(fā)點,撮合此次合并,未來滴滴、快的平臺上可能可以同時接入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兩種支付管道,方便用戶選擇。開放接口對于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有益處。而在補貼方面,目前仍然處在培養(yǎng)用戶習慣,繼續(xù)擴大用戶基數的階段,補貼應該還會繼續(xù)。(來源:交銀國際 文/馬原 編選: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