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 【摘要】近日網經社分析師莫岱青在接受《新華網》就“電商征稅”問題采訪時表示“對個人網店征稅,也將有利于促進C2C領域的優(yōu)勝劣汰,使“無良商家”難以生存,并將網購呈現出來的許多問題落實到每個責任人。 ”
以下為該報道原文全文,原題:《電商征稅再成焦點:淘寶賣家面臨400億稅收》。
電商征稅(特指C2C電商)話題這兩年越來越火。2013年6月4日,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姚堅在回應媒體詢問時證實,財政稅收等主管部門正在研究和調研對電商征稅的問題,將這一問題再度引爆,一時間成為電商界的焦點話題。
針對這一問題,不少業(yè)內人士認為,既然電商征稅已經不可避免,與其如臨大敵不如想好策略,坦然面對。
電商征稅:不可小視的數字
據網經社監(jiān)測數據顯示,截止2012年12月,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guī)模達13205億元,同比增長64.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例首次超過5%,達到6.3%;其中,有超過10000億元的網購交易額發(fā)生在淘寶集市和天貓商城兩大平臺,其中天貓交易額約2000億元,淘寶交易額約8000億元。今年兩會期間,有全國兩會代表稱,作為我國最大的C2C類購物網站的淘寶網,若對其進行征稅那么這筆數字不可小視。
業(yè)內人士指出,如果正如傳言一樣,以電商5%的營業(yè)額為收稅標準,光是淘寶網,每年就要交出400億元的營業(yè)稅。
征稅步伐:“稅收紅利”走向終結
“討論收不收稅是沒有意義的,電商收稅是必然的,現在大的電商企業(yè),尤其是B2C企業(yè),都在繳稅了,現在討論的主要是以C2C平臺為主的賣家們。”網經社特約研究員、贏動教育CEO崔立標認為,電商的交易額已占到社會零售總額的6%,如果電商賣家不繳稅,必然會影響交易的公平性,正常繳稅的線下企業(yè)的競爭力必然削弱,正常繳稅的B2C企業(yè)的競爭力也會削弱,顯失市場地位的公平性。
網經社主任曹磊也認為,C2C市場去年銷售額將近1萬個億,或存在很大的稅收漏洞。“網購市場已享盡“稅收紅利”做大,并對實體經濟尤其是現有零售業(yè)為代表的流通體系造成了巨大沖擊。”因此,他認為今后出于市場公平競爭的角度,應該對電商和實體經濟基本上實現一視同仁。
領團網CEO王啟亨也證實,在他們注冊備案等過程中,已經繳納了部分的稅費。而網經社分析師莫岱青則認為,對個人網店征稅,也將有利于促進C2C領域的優(yōu)勝劣汰,使“無良商家”難以生存,并將網購呈現出來的許多問題落實到每個責任人。
直面征稅:規(guī)則應兼顧公平
如果說電商征稅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那對于網店經營者們來說,與其恐慌,不如直接正視這一結果。不少業(yè)內人士也紛紛獻計,對電商征稅的時間、額度、范圍等難點給出意見。
對于征稅時間點問題,網經社特約研究員張延來表示,政府主管部門一直都在論證電商征稅的課題,已有近十年時間,就目前來看馬上開征是不可能的。他分析,政府對電商的總體態(tài)度始終是鼓勵,因此即便未來征稅也不會嚴重到影響電商經營者的生存,沒有必要恐慌。
對此,網經社特約研究員姚小娟律師認為,對于已經注冊的企業(yè)電商如天貓、京東上的電商,經過工商登記并交納稅款,征稅對其無影響。而對于個人電商的征稅,則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制定合理的稅收政策,既能規(guī)范市場又能促進行業(yè)發(fā)展,才能同時兼顧行業(yè)發(fā)展和公平競爭。
對于征稅標準和方法,業(yè)內人士也各有看法,但都贊成不能“一刀切”,尤其是對于中小型電商,如果一刀切,有可能為其帶來生存壓力,扼殺其創(chuàng)造力,又可能助長壟斷勢力。
另外,電商經營因為范圍是跨區(qū)域的,對于國稅地稅、賣家注冊地和買家購買地如何分配稅收問題,也將成為一個值得有關部門認真研究的問題。
“于交易額和利潤高于一定標準的電商可以予以正常的征稅,確保整個社會體系的公平性。”王啟亨認為,這樣才能達到征稅目的的雙豐收。(來源:光明網 文/李娜)